互联网+时代 电商如何玩转二手车?


发布时间:2015-05-11     编辑:admin     来源:人民网    热度:1476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在国内汽车市场,新车市场现已进入缓慢增长期,二手车市场却表现出空前的活跃,被誉为汽车行业最后一片蓝海,与车有染的互联网企业其实从未放弃过开启这个蓝海的努力。

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4月1日召开的月度分析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2个月,国内二手车交易量达到85.62万辆,同比增长9.19%。与之相对应的是,此阶段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速仅为8.72%。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国内车市交易情况将出现反转,二手车的交易活跃度将大大超越新车。

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二手车行业依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中国二手车与新车交易量的比值,不足美国的1/10,德国的1/8,日本和韩国的1/6。有专业人士预测,到2020年,中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有望达到4000万辆,市值将会突破1万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嗅觉敏锐的商家们无不望风而动,使出浑身解数想在二手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

在传统的线下二手车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二手车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互联网思维或许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事实上,与车相关的互联网企业其实早就嗅到其中商机,汽车之家、易车网、百姓网、58同城等均不同程度的介入到二手车交易之中去,模式也多种多样,有门户媒体型、生活服务型,有垂直电商型。资本的大量涌入,催生出一批专职做网上交易平台的二手车电商。各电商平台根据自身资源和实力情况,分别选择进入了C2B、B2B、C2C等细分市场,并根据各细分市场的特征,创造出了形态各异的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二手车电商交易量最大的是B2B、C2B竞拍模式,其主角是以车易拍、优信拍为首的拍卖网站。其中,车易拍是二手车行业B2B模式的先行者,联合线下二手车拍卖商,抢开行业先河;而C2B主要是将个人的车以拍卖的形式提供给车商。以车王、优车诚品为代表的B2C卖场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对二手车进行收购,然后再利用平台或线下卖场转卖给消费者。不管是B2B、C2B、B2C,二手车电商都在扮演了中间环节的角色,人人车、大搜车则直接简化掉中间环节,采用C2C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网上交易平台,将个人的车通过网上交易平台直接卖给个人。

值得关注的是,在现有的模式外,二手车电商也不乏一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他们在固有的O2O模式中,整合优势资源,探索出一套更加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路子。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一家名为快抢车的电商平台,虽然主体采用的是B2C模式,但区别于传统卖场模式,快抢车在车源的选择上更为苛刻,只做准新车、试驾车、品牌认证二手车,其目的在于为C端客户提供车况值得信赖的车源,在服务的方式上更加细化。

屏蔽此推广内容  谁主沉浮得天下

在大数据时代,一切都以数据说话,各个O2O模式取得的成绩一目了然。就目前二手车市场来看,C2B或B2B模式仍然占据上风,其依靠和经销商结成同盟的优势,牢牢占据着二手车电商交易大头;C2C模式仍显稚嫩,虽然有很多创业者们大肆鼓吹二手车交易的终极模式是C2C,但在现有市场形势下,专业化经营在二手车产业链的资源配置上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快抢车的模式虽然目前处于刚起步的状态,但卖点在于其专售4S店认证二手车,有强大的汽车品牌实力背书为其车况和车源保证,而且能够提供与新车同等规格的一年的保修服务,这从源头解决了潜在客户购买二手车的最大顾虑,未来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随着互联网巨头陆续入局,二手车交易乃至整个汽车后市场都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这对创业者们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但也意味着竞争压力加剧、寡头局面开始形成。由于二手车行业特性,生态环节众多,二手车电商们若想破局,非一朝一夕之功。现有的O2O模式,已经陆续有人进入,并逐渐品尝到其中的苦辣酸甜,谁能够寻得模式的突破,谁就将笑傲群雄,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 河北省交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 河北国信机动车评估有限公司 民政部 河北公安交管网
河北省职业资格网 国家职业资格网 卡车之家 中国政府采购网 河北省民政厅
汽车之家 二手车之家 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河北省商务厅
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人民政府网 中国搜索

服务保障

五重保障
十项承诺
个性化延保服务

品优二手车

我要买车
我要卖车
我要评估
评估报告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

会员注册/登录
发布信息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更新换代网微信 更新换代网公众平台

Copyright © gengxinhuandai.com 2015-2025,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2021586号-2

行业监管: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