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三年凯翼终被收编


发布时间:2017-07-03     编辑:admin     来源: 经济观察报    热度:1180

凯翼回归奇瑞——日前,媒体的“独家爆料”,把近期颇为沉寂的凯翼再度拉回到媒体的聚光灯下。

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凯翼有可能回归奇瑞,奇瑞要再度调整的消息。只不过这一次,奇瑞官方正式确认消息属实。

在奇瑞内部,凯翼回归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年初就已确定,落实推进也有小半年了。”一位奇瑞汽车的中层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不过,对于凯翼为何要回归,这位中层表示:“有点蒙圈,很多内部人都看不懂。”

外界同样看不懂凯翼回归奇瑞的逻辑,对此业内有着不同解读。有分析认为是奇瑞销量落后的情况下,把凯翼等品牌拉过来冲量,使得总体销量更好看一些;也有看法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先天不足的凯翼单打独斗很难生存下去,干脆回归奇瑞母体,抱团求生。

尽管外界有诸多猜测,凯翼和奇瑞方面对于凯翼回归都不愿多谈。“这个事情,你还是去问奇瑞吧。”凯翼某高层如此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这就是集团内部资源的一次正常调整,对于外界而言凯翼的品牌定位和渠道都没有什么变化。”奇瑞汽车的一位公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不管凯翼回归的原因如何,其回归都意味着奇瑞的再次调整。根据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了解,凯翼今后会成为奇瑞汽车旗下的一个子品牌,品牌与渠道独立运营。另有传闻称,奇瑞控股旗下的开瑞汽车,也有可能回归。但奇瑞公关负责人否认这一说法,称是“没有的事”。

某种程度上,凯翼、开瑞两个品牌是奇瑞汽车此前多品牌战略调整、收缩战线不彻底的遗留资产。此番凯翼重新回归奇瑞汽车,目的是为了整合资源和增强竞争力。只是,重回多品牌的老路,奇瑞能否比上一次走得更好?

奇瑞凯翼

凯翼回归

2.46万辆,这是今年前5月凯翼品牌的销量业绩(乘联会数据)。而今年凯翼的目标是8.2万辆。在年销辆2400万辆的中国乘用车市场,这样的业绩表现和目标,着实有些“轻于鸿毛”。

有观点认为,销量不佳是凯翼回归奇瑞的原因。凯翼诞生于2014年,前两年市场表现还不错。2015年,凯翼卖出了2.4万辆,超额完成了当年的销量目标;2016年,凯翼未能达成6.2万辆的销量目标,卖出了4.3万辆,依然同比增长79%。

事实上,凯翼回归奇瑞早在去年年中凯翼汽车总经理郑兆瑞离职时便有征兆。“郑总想做一些创新的东西,但合并之后,在奇瑞的管理体制下很难实现。”知情人士称,凯翼与奇瑞合并是郑兆瑞离职的主要原因。

也有分析认为,不管销量增长势头如何,先天不足的凯翼很难继续独立发展。凯翼汽车源自于奇瑞汽车的江北项目。在奇瑞收缩多品牌、战略瘦身的过程中,奇瑞创始人八大金刚之一的陆建辉带领200多号原奇瑞旗云项目组人马,在芜湖的江北产业园投建了江北项目。2013年底,凯翼汽车由安徽省江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和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成立。

2014年,凯翼汽车正式发布。这个新品牌发布后,打出了“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的品牌口号,采用轻资产模式“众包造车”。凯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全新造车思路和品牌打造方式,在业内颇具创新性。依靠奇瑞汽车这颗大树,凯翼也在短短两年内,完成200家经销商,300家服务网点的签约。

一开始,没有新产品的凯翼借用了来自奇瑞的一些技术平台,但在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离不开奇瑞汽车体系支持,并不被业界看好。但凯翼希望造出完全不同于奇瑞,甚至目前所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他们采用了众包的模式造车,车型设计交给外界投票产生。但在众包产品没有出生之前,凯翼的发展也并不容易。“前期产品就是奇瑞同平台的产品,换了个壳而已。奇瑞的价格都卖不动,凯翼的定价又没便宜多少,确实不好卖。”某凯翼4S店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

但也有观点认为,凯翼回归奇瑞,更多是处于拉高销量的考虑。近两年奇瑞汽车的业绩比较平稳,2015年为50万辆,2016年奇瑞品牌销售61.7万辆,两个数据都是包含凯翼与开瑞两个品牌的销量数据。不管是增长势头,还是总体销量,和吉利、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相比都处于下风。如果除去凯翼和开瑞的销量,数据会更难看。

不过,奇瑞汽车公关负责人否认了这一说法。“(凯翼)那点销量能拉高多少?更多还是集团资源调配,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重复投资。”

此前,奇瑞高管对此的回应也是:“这是集团的‘统一安排、统一规划’,调整的目标,依然是增强竞争力和整合资源。”

奇瑞重回多品牌?

调整后,凯翼的资产归属从奇瑞商用车调整至奇瑞股份旗下,作为奇瑞汽车的一个子品牌而存在。

有消息称,奇瑞还计划对开瑞品牌进行调整。这个定位于微车的品牌2007年成立,最初成立时赶上微车大发展,发展势头不错,但后来便因微车整体下滑、新品推出缓慢等多种原因发展受阻,迟迟未能迈过10万辆目标的门槛。近年开瑞也计划向MPV、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拓展。

不过,对于开瑞回归的说法,奇瑞汽车公关负责人表示否认。但不管怎样,凯翼的回归,以及近期奇瑞的人事大调整,都意味着奇瑞内部新一轮的变革与调整。

日前,奇瑞发布的内部文件显示,将聘任李立忠、白雷蒙(Raymond Bierzynski)、刘杨三位为公司执行副总,分管相应模块业务;此前分管国际业务的副总经理何晓庆分管国内销售;副总经理高新华分管产品开发。另有李康、潘燕龙、余久锋三位新聘为公司副总,其中潘燕龙将分管国际销售。

尽管官方称这次人事调整是奇瑞“技术2.0、品质2.0、国际化2.0”时代,高层优化变阵,体现管理模块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趋势。

但在外界看来,多年来奇瑞在销售公司一把手等关键岗位频繁换人,表明奇瑞的战略转型未能取得预期。而此番凯翼回归奇瑞后,奇瑞将再次回到多品牌运营的老路上。“奇瑞不像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转型那么彻底。即便是砍掉了一些品牌,还保留了一些尾巴,在管理上因人设岗的老问题也并未彻底根治。”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奇瑞中层管理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在这位中层管理者看来,管理体制与人事变动频繁,是造成奇瑞汽车在这一轮竞争中落后于其他自主品牌的主要原因。“从技术研发上看,奇瑞的技术投入、研发队伍的实力,都好于人家,可为什么市场销量赶不上别人的增速?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的问题、人的问题没解决好。”

但目前而言,变数最大的依然是凯翼。这个在技术、网络上与奇瑞高度重叠的新品牌,本来刚刚靠着与众不同的品牌打造思路在市场上打响知名度,但随后便遭遇核心创始人出走、品牌声势不再的重创。在奇瑞体制下,仍号称独立运作的凯翼还能撑多久?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 河北省交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 河北国信机动车评估有限公司 民政部 河北公安交管网
河北省职业资格网 国家职业资格网 卡车之家 中国政府采购网 河北省民政厅
汽车之家 二手车之家 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河北省商务厅
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人民政府网 中国搜索

服务保障

五重保障
十项承诺
个性化延保服务

品优二手车

我要买车
我要卖车
我要评估
评估报告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

会员注册/登录
发布信息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更新换代网微信 更新换代网公众平台

Copyright © gengxinhuandai.com 2015-2025,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2021586号-2

行业监管: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