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拍卖后车改仍需发力


发布时间:2015-10-20     编辑:admin     来源:荆楚网    热度:1451

日前,天津市“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专场拍卖会”如期在北辰区浩物汽车园开槌。这是今年8月初天津市正式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之后的首次公车拍卖。当天第一场拍卖的78辆公车,仅两个多小时就被“抢”光,成交率100%。(2015年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随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陆续实施,人民群众见证了国家车改的坚定决心及其不断增强的整治力度。全国各地公车拍卖如火如荼,喜获丰收的新闻便是一个个明证。但做好了拍卖绝不等于公务车改革成功了、完成了。 可以说,在推进公车改革工作中,公车拍卖仍然只是迈出了公车改革最实质性的第一步,公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首先,要防止公车拍卖过程中出现猫腻。除拍卖前,拍卖中相关的环节全部阳光公开,公开拍卖后所得钱款的多少、去向以及公车最后的处置结果,都要面向全社会定期公布。让公车拍卖“拍”得清楚,“卖”得明白,才能避免公车拍卖成为一个新的腐败源头和契机,从而有效防止公车拍卖成为“内部处理、内部交易”,成为少数人的“变相福利”。

其次,要防止“既拿钱,又坐车”的现象。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一边拿车补,一边用公款租车或用下属单位车供领导使用的情况。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深圳市10名干部到广州开会带来的8个司机8辆车中,一些车辆便是单位“机动用车”,除了两名未参加车改的局级干部,其余干部均已拿到车补。同时要防止“左手领车补,右手动用公帑再买新车”,抑或是车辆拍卖之后绕一圈又回归原位的情况。

再次,要防止出行不便成为懒政的借口。过去,一些公务人员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了进出有公车,随着公车被大量封存并进行拍卖,失去公车便利的公务人员,是否还能保持顺畅而高效的行政效率?个别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会不会以此为借口,来为自己不下企业、不下基层等种种懒政行为开脱。等等这些,都说明公车改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仅仅看到拍卖了几辆公车,就认为可以消除“车轮上的腐败”了。

公车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但改革之路无坦途,这就需要政府拿出狠抓落实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只有敢于从政府自身利益开刀,加大惩处和问责力度;勇于接受公众监督,在每一个环节上做到阳光透明,才能将公车改革的每一项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拍卖公车容易,消除特权思维难。增强公仆意识,强化权力约束,勒住某些人的特权思想才是公车改革的关键,也是公车改革的真正意义。如果公务员和普通公众一样,习惯于乘坐出租、地铁、公交出行工作,也就不会再为是否有公车坐而纠结,这样的公车改革才真正成功。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 河北省交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 河北国信机动车评估有限公司 民政部 河北公安交管网
河北省职业资格网 国家职业资格网 卡车之家 中国政府采购网 河北省民政厅
汽车之家 二手车之家 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河北省商务厅
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人民政府网 中国搜索

服务保障

五重保障
十项承诺
个性化延保服务

品优二手车

我要买车
我要卖车
我要评估
评估报告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

会员注册/登录
发布信息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更新换代网微信 更新换代网公众平台

Copyright © gengxinhuandai.com 2015-2025,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2021586号-2

行业监管: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