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爆发增长 废电池回收利用成难题


发布时间:2015-10-30     编辑:admin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热度:1174

新能源汽车因其排量较低,且对空气污染较小,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的交通运输领域。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一个爆发期。

据工信部网站显示,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量统计,2015年9月份,我国新能源(16.73, 0.10, 0.60%)汽 车共生产3.28万辆,同比增长2倍。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受到各国推广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新 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较低,新能源企业行驶100公里只需要4.3元,而传统汽车行驶100公里却需要52元左右,这是由于电力成本比汽油成本低,同时推广 新能源汽车还有助于实现多种能源结构的转换,由传统能源为主向多元化发展,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环保性较高,主要依靠电能行 驶,无尾气排放。

虽然这些想法和出发点都是有益于社会的,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暴涨,随之带来的动力电池的报废量猛增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相关资料介 绍,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大约为20年,一旦用于汽车,经过3-5年的使用时间,就必须报废。据业界专家预测,今年,我们国家动力电池的报废量累计约为2 万-4万吨,到2020年前后,我国仅纯电动乘用车和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电池累计报废量,将突破15万吨,达到17万吨左右的规模。这些电池如果不及时地进 行回收和处理,将会对地球造成二次污染,环境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在此情形下,回收和再利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卓创新能源汽车分析师边彬彬告诉记者:“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的电池类型有铅酸电 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作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因其成本较低,而且能够高倍率放电,依然是唯一可供大批量生产的 电动车用电池。低端车用铅酸电池的不在少数,回收倒不是问题,但其他电池目前来看没有很好地回收再利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回收利用问题或将制约发展。但伴 随行业的发展,这些回收的问题或将也能得到解决,就如同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电池技术的进步一样。”

但她同时指出,回收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非常复杂,目前大部分国家尚未建立回收利用体系,包括欧洲以及美国。锂离子电池中还含有六氟磷酸锂等有毒 物质,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钴、锰、铜等重金属通过积累作用也会由生物链危害人类自身,极具危害性。和废铅蓄电池不同,锂电池结构复杂,规格 不一,回收再利用难度比较大。废锂电池回收工艺复杂,不同厂家的锂电池材料、配方都不相同。此外,从废锂电池中直接回收正负极材料等价值较高的材料难度 大,很难产生直接的商业价值。因在处理的过程中,整个程序较为繁琐,且成本较高,这就使得许多回收企业都对此望而却步。

此外,记者还发现,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理的专门立法,法律监管尚属空白。对此,萧函指出,我国亟须针对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理 设立专门立法。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完善对电动汽车的推广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帮助解决潜在的环境危机,专门的立法以及规范将会对行业做出一定约束,避免 行业发展的无序化,像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一样,多数集中在小作坊手中,造成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消费者处理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回收是电动汽 车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相关法律滞后,将对电动汽车发展造成较大阻碍,不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

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利用不应该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除了在提高其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方面进行更好研发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废旧电池 中的汞、镉、铅等大量有毒重金属元素进行回收,以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很好解决回收利用 问题,逐年攀升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才不会成为地球生态的新污染难题。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 河北省交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 河北国信机动车评估有限公司 民政部 河北公安交管网
河北省职业资格网 国家职业资格网 卡车之家 中国政府采购网 河北省民政厅
汽车之家 二手车之家 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河北省商务厅
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人民政府网 中国搜索

服务保障

五重保障
十项承诺
个性化延保服务

品优二手车

我要买车
我要卖车
我要评估
评估报告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

会员注册/登录
发布信息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更新换代网微信 更新换代网公众平台

Copyright © gengxinhuandai.com 2015-2025,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2021586号-2

行业监管: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