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车企”退市提速 中国大型汽车集团将诞生?


发布时间:2016-03-11     编辑:admin     来源:盖世汽车    热度:742

继去年底首批14家包括吉林通田在内的“僵尸车企”被劝退后,第二批被撤销车企接踵而至。2016年2月29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目录,双环、庆铃和安驰等13家公司被撤销乘用车生产资质,安驰等9家公司被撤销皮卡生产资质,5家公司旗下部分车型从明年起停止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以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僵尸车企”,此次被撤销的不乏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如庆铃汽车、石家庄双环汽车及江淮安驰汽车。那么,政府基于何种原因进一步强化对“僵尸车企”整治力度?又有哪些更深层的用意?自主车企“散乱小”的局面能否就此解决?本期盖世论衡特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贾新光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论衡之一:为什么要加大力度打击“僵尸车企”?

早在2012年7月,工信部就曾下发有关汽车行业生产资质退出管理机制的通知。通知显示,对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生产企业、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2年的特别公示管理。特别公示期满以后,如果还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企业就要求退市。

截止到2015年11月,第一批在2013年被公示的48家车企(包括乘用车生产企业和改装客车生产企业)中,有14家未达到准入考核条件被勒令退出。今年2月,第二批退市车企随即浮出水面,其中不乏知名车企。是什么原因促使政府下定决心加大对汽车生产资质的整治力度?

对此,叶盛基首先表示,政府制定退出机制的初衷就是要打破汽车生产资质终身制的禁锢,使汽车行业得准入和退出形成一个良性的、规范化的管理。“对于常年不生产的‘僵尸车企’,退出管理要常态化地坚决执行,不能只喊口号。第二批退出车企中,有曾经知名的乘用车企,这也意味着生产资质退出机制开始逐步规范起来。”

贾新光则从两大方面分析政府下此决心的原因。首先,“僵尸车企”大多半死不活,产销量极少甚至为零,连年亏损根本无法维系正常的经营,工人工资亦得不到保障。“政府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还要拿出来补贴他们,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其次,一些仅有生产资质,没有生产条件的企业滥竽充数,产品缺乏竞争力外或还存在安全隐患。“这类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经费,生产环境极为简陋,有些甚至就是一个空厂房,根本不具备生产高质量汽车的条件。

论衡小结:政府重拳出击“僵尸车企”,就是想要打破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终身制,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落后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的集中度。

论衡之二: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施行,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自主车企“散乱小”的局面?

众所周知,我国虽然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大产销国,但大而不强。从分布来看,中国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数量偏多、规模较小。政府启动汽车行业退出机制,或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但是,这一举措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自主车企“散乱小”的局面?

对此,叶盛基坦言,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数量还是偏多,退出机制的施行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汽车产业的集中度。未来整个产业将逐步掌握在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手上,这样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各类车企一千多家,撤销几十个家后,根本形势依然难以改变,现在大的起不来,小的死不了。”贾新光对此直言。

他还指出,以行政力量“强行”撤销企业的生产资质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也没有真正地解决汽车生产资质终身制的问题。被撤销的“僵尸车企”,只是户口被注销了,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最终还要通过市场的检验机制来优胜劣汰。”

确实,在工信部相关通知中的“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指的是“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其中规定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这样的劝退标对于很多几分钟就下线一辆车的品牌企业来说,无疑显得有点低。

论衡小结:车企间的兼并重组说了很多年,至今依然鲜有成效。通过“有形之手”淘汰“僵尸车企”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一千多家车企中淘汰几十家,无异于杯水车薪。欲真正破解自主车企“散乱小”的局面,还需要交给市场,毕竟,随着车市增速放缓,车企间竞争的加剧,一场残酷的淘汰赛无法避免——适者生存,这才是市场经济的生存法则。

论衡之三: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能否最终形成少数几家大型汽车集团并立的局面?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这几年的竞争,中国汽车产品集中度越来越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市场上90%的汽车,集中在10家企业手上。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依然有点多,对于很多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只存在3到5家大型汽车集团。那么,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像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一样,最终只有少数几家大型汽车集团?

对此,贾新光指出,国外大型汽车集团的形成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直到现在这些企业仍有被淘汰的可能。我国也一直在极力扶植几大国有汽车集团,无奈成效甚微。但是,现在的格局已经有所突破,如长安汽车近几年的发力地位正在逐渐上升。其认为,“依据目前的形势,我国最终最多只会留下7-8家车企,且必须具备国际竞争力,其余的都将淘汰出局。”

叶盛基亦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产品和企业还比较分散,20家骨干企业也还是偏多,这是历史遗留所致。“未来,随着大企业集团的滚动发展,会逐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研发到生产到供应,并真正掌握核心竞争力。”

“接下来,兼并重组还将继续,最终会形成5-6家大型汽车集团。”其还强调,“拉配郎”的组合方法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通过市场及企业的整体战略来调整。

论衡小结:目前来看,我国汽车市场虽然百分之90%集中在10家车企手上,但相比全球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只有3~5家大型汽车集团并立,还有很大的兼并重组空间。车企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发展的历史大势,在未来的兼并重组中,政府应该将权力移交市场,让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

盖世论衡:是盖世汽车研究院打造的一个品牌汽车评论栏目,透析汽车行业的新现象,新热点,新规律,新趋势;以行业资深专家、权威媒体人及企业高管为发声主体,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变化中的中外汽车业。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 河北省交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 河北国信机动车评估有限公司 民政部 河北公安交管网
河北省职业资格网 国家职业资格网 卡车之家 中国政府采购网 河北省民政厅
汽车之家 二手车之家 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河北省商务厅
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人民政府网 中国搜索

服务保障

五重保障
十项承诺
个性化延保服务

品优二手车

我要买车
我要卖车
我要评估
评估报告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

会员注册/登录
发布信息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更新换代网微信 更新换代网公众平台

Copyright © gengxinhuandai.com 2015-2025,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2021586号-2

行业监管:河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协会